伊通縣農機推廣站利用春耕后農閑有利時機,召集全縣合作社理事長、家庭農場場主開展新型職業(yè)農民培訓。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,伊通縣農民成立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熱情高漲,數(shù)量大,也逐漸形成一些規(guī)模,但是整體看,合作社實力大多很薄弱:管理粗狂、經(jīng)營單一、種植方法落后、合作社成員技術水平低,針對這些問題,伊通縣農機推廣站精心策劃了培訓內容和方式方法。
在培訓班動員會上,高級工程師王立濤給學員提出六個問題,拉開了培訓班序幕,解決這六個問題就達到了培訓目的。
1、什么是新型農業(yè)主體?
2、為什么國家要大力扶持新型農業(yè)主體?
3、當今玉米大農業(yè)中,全程機械化的重要作用?
4、為什么保護性耕作在玉米種植中至關重要?
5、怎樣經(jīng)營、管理合作社和家庭農場?
6、怎樣利用好這個培訓平臺,做好技術交流,溝通商機,優(yōu)勢互補?
圍繞這六個問題,農機推廣站開始了跨度六個月的培訓班:1、把相關技術講給學員;2、讓學員掌握相關機具使用技術;3、培訓期間機具進入田間操作,讓學員看到作業(yè)情況;4、帶領學員參觀全程保護性耕作地塊;5、帶領學員參觀成型合作社,學習合作社經(jīng)驗、管理方式方法。每個培訓班帶動一批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實行保護性耕作技術,提升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管理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