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幾年,我們家年年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,這都多虧加入了盧偉創(chuàng)辦的合作社。”梨樹鎮(zhèn)八里廟子村民感慨地說。盧偉是梨樹縣梨樹鎮(zhèn)八里廟村農民黨員,他帶動農民快速致富的事跡,在當地家喻戶曉。2011年盧偉領辦了盧偉農機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該社以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經營為方向,利用區(qū)域優(yōu)勢,因地制宜,現注冊資金已達285萬元,入社成員260戶,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共同致富路的道路。
打破常規(guī),發(fā)展農民增收項目
身為黨員,盧偉努力學習和掌握黨的理論、綱領、路線、方針、政策,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明確黨員的職責和義務。他深知,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,自己發(fā)展的同時更要帶動更多人一同致富。農村合作社這條經營的路子打破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傳統(tǒng)模式,將土地集中起來,讓農民帶地加入合作社,秋后分紅,真正實現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、農業(yè)增產、農民增效。盧偉利用合作社便于機械化作業(yè)減少農機成本,利用種子、化肥可以團購這一優(yōu)勢減少資源成本,同時各項技術集成服務,從種到收不用農戶參與,農民可以完全進城務工,增加額外收入,享受城市生活。
盧偉農機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在不斷促進糧食生產建設的同時,也積極促進了婦女的增收。2014年加入合作社的婦女在周邊做鐘點工的有30多人,人均年收入可達14000多元。
推廣技術,提高農民增收能力
盧偉大力推廣良種良法。在梨樹鎮(zhèn)八里廟村當地的自然條件下,按常規(guī)的管理水平、傳統(tǒng)的種植條件,公頃產量不超過20000斤。但盧偉通過新技術的改革與嘗試,逐步將常規(guī)的種植方法變?yōu)閷捳蟹N植模式,種植密度由原來的4.5萬株,增加到現在的6-7萬株。產量由原來的2萬斤,增加到現在的2.4萬斤,超過2.6萬斤的更是不在少數。
2014年合作社在試驗田里做了六項對比試驗,通過新推出的2比空秸稈全覆蓋模式,在今年旱災如此嚴重的情況下,莊稼依舊長勢良好。盧偉為農民提供了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系列化服務,積極組織農產品營銷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,組織干部群眾通過黨員現代遠程教育設備收看農業(yè)種植課件,提高了村民的種植技術;承接糧食訂單合同,充分提高合作社的市場駕馭能力。
加大投入,改善農業(yè)生產條件
在帶領群眾致富的同時,盧偉還積極、努力地為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條件。盧偉農機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現有大型機械3臺、免耕機5臺、中型拖拉機5臺、高架作業(yè)機4臺、收割機2臺。2015年引導帶地入社為主,其中帶地入社132公頃、流轉45公頃、托管305公頃,全部采用寬窄行播種模式,秸稈全覆蓋,高留茬已達到60%。
在合作社剛成立之初,盧偉曾跑遍了整個梨樹縣的大小種子、化肥公司,不辭勞苦,早出晚歸,只為把農民最需要的技術信息服務送到家。幾年的辛勤努力,村民們體驗到了收獲的艱辛與喜悅,相信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在盧偉的帶領下一定會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。( 四平日報 劉曉旭 張旭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