嘀、嘀、嘀……”在一陣陣機鳴聲中,一株株青翠的秧苗被插入田間。僅半個多小時,1畝水田就插完了。站在田邊觀看的大安月亮泡鎮(zhèn)叉古撓農民劉海臣,心里美滋滋的,為自己當初的“英明”決策而沾沾自喜。沿襲上千年的“插秧彎腰如弓”的耕作方式,劉老漢已經重復了9年,“往年自己全家上陣不說,還要雇8個人做幫手,忙活一周,累得夠嗆。今年好了,自家
劉老漢不再彎腰插秧,得益于國家扶持農民購置農機優(yōu)惠政策。3.1萬元的日本井觀插秧機,他只掏了2.2萬元就買回了家。今年年初,大安市農機部門從省里爭取到50萬元的農機補貼,優(yōu)先用于水田插秧機、玉米收割機等先進農機具的補貼。售價1.1萬元的水田插秧機,農戶只需掏6000多元就行了。“四兩撥千斤”的扶持政策,激發(fā)了農民的購機熱情,今年僅水田插秧機就買了28臺,而此前,全市只有兩臺。今年全市5萬多畝水田,有10%實現(xiàn)了機械插秧。
據農機部門介紹,一臺水田插秧機每天可插秧20多畝,相當于40個勞動力的工作量,而且返青快、長勢好,可增產10%左右,可謂一舉多得?,F(xiàn)在,大安農民購機熱正在興起,農機保有量達23040臺,農具達43855臺,一年購買的農機具比前5年的總和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