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走“生產發(fā)展,生活寬裕”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路,關鍵是打破舊的生產方式,把農民從傳統(tǒng)的勞動方式中解放出來。目前,六萬農機活躍在密云千家萬戶,織就了一副副現(xiàn)代農村新圖畫:“從種到收不用牛,現(xiàn)代機械田間走,又省時來又省料,田園‘牧歌’樂悠悠”。
走進密云有名的蔬菜村十里堡鎮(zhèn)水泉村菜農劉秀蘭家的大棚,劉秀蘭自豪地給記者演示機械化大棚卷簾技術,只見電閘一合,在大棚頂端已卷成一卷的長
密云是首都重要飲用水源基地,為了保護環(huán)境,防治揚塵和地膜等白色污染,密云農機中心研制了免耕施肥播種機和地膜撿拾機。免耕施肥播種機使農民告別了世代耕地的歷史,避免了春季的大風揚塵,春天農民種地直接將機械開到沒有耕過的田里,前面的機械犁開溝,后面的漏斗緊跟著撒肥播種掩埋,除草、除蟲打藥機隨后跟上,使蟲草沒有生長的環(huán)境。由于實行精量播種,農民們不用間苗,種下后就只等著秋天收獲了。地膜撿拾機目前正在試制階段,研制成功后,將使密云及周邊地區(qū)徹底告別“白旗飄飄”時代。為了配合產業(yè)調整,他們還研制成功了杏核破殼機、板栗脫篷機、花生起壟鋪膜機等小型機械,使密云農民種地走上了機械化時代,織就了一幅幅新時代的田園牧歌圖。
(信息來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