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省向社會公布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 引導農民科學消費
山東省向社會公布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 引導農民科學消費
日期: 2005-03-10  來源:中國農機化信息網
為規(guī)范農機修配市場秩序,樹立文明經營、誠信服務的良好風氣,在3.15活動日來臨之際,山東省農機辦向社會公布了145個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。
山東作為農機大省,目前,農機維修廠(點)達到2.47萬個,其中三級以上網點1.05萬個。農機維修人員24萬余人,涉及農機修理工、噴油泵調修工、維修電工、機修鉗工、車工、機修電氣焊工等十多個工種。年修理農業(yè)機械518萬臺次,其中,修理拖拉機121.7萬臺次、農用運輸車62.3萬臺次、電動機43.7萬臺次、內燃機74.6萬臺次。年修理總收入達到15.6億元。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,特別是中央1號文件的出臺,補貼政策資金的擴大,農機維修從業(yè)人員聚增,維修點與農機作業(yè)戶聯合的混合經營業(yè)戶越來越多。這些業(yè)戶在服務形式上,既銷售農業(yè)機械,又維修農業(yè)機械;既定點維修,又上門維修,跟蹤服務。在經營規(guī)模上也越來越大,山東省濟寧市的一些農機銷售網點,都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廠家的代理直銷點;個別農機維修點,不僅修理農機,還具有維修汽車的技術資格。農機維修業(yè)的發(fā)展,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,增加了農民的收入。在隨著業(yè)戶的增加,業(yè)戶人員之間不僅存在著技術的差異,文明經營、誠信服務也面臨著考驗,一些維修點受經濟利益的驅動,在農機維修中,經常采取以舊換新,使用偽劣零配件等不正當手段蒙騙農民,還有一些不法業(yè)戶采取強制更換或偷梁換柱的方式更換零部件,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,農民群眾反映較大,農機維修質量問題也成為影響著農機維修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的障礙問題。
在全省農機修配系統組織開展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的創(chuàng)建活動,是山東省農機辦“農機管理工作規(guī)范化建設年”系列活動之一?;顒娱_展以來,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和農機維修者的普遍歡迎,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。據調查,2004年全省農機維修投訴案件減少了1/3,農機維修質量明顯提高。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,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(qū)二十里堡的楊氏農機經營維修大戶,因文明經營,誠信服務而出名,他不僅聞名于所在鄉(xiāng)鎮(zhèn),就連周圍的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農機主也都到他這里來維修。當我們問他有什么“絕招”時,他說自己沒有啥,再三追問下,他說出了自己的心理話:“我從事農機維修憑的是良心。多年來,我一直有自己的零配件進貨渠道,不熟悉的農機配件生產廠家,他說的再好,價格再便宜,我也不用(他的配件),我要對得起我自己(良心),對得到起我門口的這塊招牌。”說著,他用手指了指門右邊的“文明農機修配網點”標志牌。當問到一年有多少收入時,他不告訴。周圍的群眾議論說,一年少說也得幾萬元,他不僅維修農機,還開設了維修廠,有車床、刨床等機器,雇了5、6個人,一些零部件都能生產制作。